听私募证券基金资深专家谈国内外私募证券投资(对冲)基金行业概况及展望

来源:活动报道          时间:2017-12-07

       12月6日晚六点四十五分,浙江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在浙江大学校友活动中心西溪厅举办了“紫金港资本”系列NO.5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敦和资产管理董事兼总经理张志洲先生,为大家做了关于国内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概况与展望的报告。本次讲座由中心主任黄英教授主持,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等近六十余名师生以及毕业校友、业内人士积极地参加了本次讲座。

       张志洲先生于耶鲁大学硕士毕业,并为CFA资质持有者。曾任莫尼塔投资发展公司(CEBM Group)常务副总经理兼研究总监,拥有超过15 年的投资管理和研究经验。目前,张志洲还担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理事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理事、浙江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会金融投资分会副会长以及博智宏观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



      张志洲先生主要从五个方面对私募证券投资(对冲)基金行业进行了阐述。 


一、私募证券投资(对冲)基金行业的商业模式

        张先生认为至今,全球都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和具有共识的“私募证券投资(对冲)基金”行业定义。他的理解是:私募证券投资(对冲)基金是一类以承担受托责任(fiduciary duty),在风险管理的前提下,以为投资人获取风险收益相匹配的绝对收益回报为目标的机构投资者。投资风险的难题是如何识别高估和低估。私募证券投资(对冲)基金并非时时刻刻都要去 “对冲”。看得懂什么做什么,担心什么就对冲什么。不对冲敞口,也可以是私募证券投资(对冲)基金。 

二、私募证券投资(对冲)基金行业的发展历史

      纵观蓬勃发展的全球私募证券(对冲)基金行业历史,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行业大发展的前提。私募证券投资(对冲)基金和衍生品市场发展相辅相成。投资策略多元化和差异化是行业的一个主要特征。全球对冲基金从数量分布上看,美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依然占据了绝对的领导地位;从策略上看,采用各种策略的对冲基金均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亚洲仍然以长短仓策略为主。整个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则在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 

三、  全球私募证券投资(对冲)基金发展动态及趋势

       新常态下私募证券投资(对冲)投资环境愈发复杂;监管、自律和行业竞争格局在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投资环境日趋复杂,行业近年来出现集中度上升,强者恒强的现象。中小基金存活难度越来越大。在愈发不确定的大环境中,私募证券投资(对冲)基金在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将提升。 

四、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对冲)基金发展状况及展望

      中国私募基金从2011年开始发展壮大,截止20168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达2.2万亿人民币。虽发展较快,但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私募基金远不能满足财富增长的配置需求,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全球金融中心美、英两国相对比,中国私募基金无论是从占GDP比例、占公募基金比例均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中国私募基金从相对规模看,与日本、欧洲等发达、非全球金融国家相似。说明:中国公募基金数据为公募基金规模+银行理财规模之和。

      中国私募基金经过13年的发展,已经顺利度过初期的“野蛮”式发展阶段,进入国际化进程。中国私募基金目前正站在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不断增强、国内居民的全球配置方兴未艾以及中国央行全球影响力凸显三种力量的交汇点。正是这三种力量推动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对冲)基金全球崛起。

五、私募证券投资(对冲)基金的风控合规

       全方位风控合规体系需要在治理机构、激励模式和研究体系上进行机制设计,同时包括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管理。

      事前风险管理:确定最高的杠杆倍数;管理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历史上有名的投资机构几乎都是输在小概率事件的杠杆交易上,案例:长期资产管理公司。

      事中风险管理:建立投资评级标准,严格按投资评价标准决定资产配置的大小。投资评级标准是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区别职业投资者和业余投资者的差别所在。投资业绩稳定的核心是按评级标准配置资产和调节头寸大小,只要不符合标准,头寸大或小都是风险。

     事后风险管理:按既定的原则止损。 

      最后,张志洲先生同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与讨论。对于投资的经验和建议,张总认为需要在众多前人的经验基础以及自己的实战经验中获取;他还推荐同学们去阅读关于历史的书籍,并告诫“投资有风险”这一真理,建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承受能力以及自己的兴趣来投资。



        黄英教授向张志洲先生颁发了浙江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的聘书。